近日,小米集團一則內部通報引爆科技圈:原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、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因“泄露公司機密信息及存在利益沖突等嚴重違規行為”被辭退。這起事件再次為企業數據安全敲響警鐘。事實上,員工日常辦公中的許多常見行為都可能成為泄密的渠道,而企業往往事后才發現數據已外泄。
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01 企業泄密隱患,藏在日常辦公場景中 員工在日常工作中不經意的一些行為,可能正在將企業核心數據置于風險之中: 即時通訊工具成為泄密重災區:銷售人員可能將客戶名單發給個人賬號“備份”,財務人員可能通過微信傳送含有敏感數據的報表,研發人員可能通過公共聊天群討論技術細節——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核心數據流入非受控環境。 移動設備拍照攝屏防不勝防:調研數據顯示,超過65%的企業泄密事件通過手機拍攝發生。研發人員拍攝代碼片段“回家繼續工作”,銷售人員拍攝客戶信息“方便聯系”,管理人員拍攝戰略圖紙“會后研究”——這些看似合理的行為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。 打印輸出環節存在巨大漏洞:打印機旁的遺忘文件、廢棄打印件的隨意丟棄、未授權人員的隨意打印,都可能成為泄密渠道。許多企業忽視了對打印輸出內容的監控和審計,導致敏感數據通過紙質介質流失。 外部存儲設備濫用風險:員工使用U盤、移動硬盤等設備拷貝工作資料,可能導致數據流向不可控的終端。更有甚者,可能通過此類設備將核心資料帶離企業環境,造成泄密風險。 遠程辦公帶來的新挑戰:居家辦公、咖啡廳辦公等模式使得企業邊界變得模糊,員工在公共網絡環境下訪問內部系統,可能面臨數據竊取風險。 02 敏捷科技解決方案,打造數據防泄密閉環 面對多樣化的泄密風險,企業需要采取技術手段進行防范。敏捷科技針對場景化的泄密隱患,為企業提供全方位、立體化的泄密防護方案: 全鏈路加密防護:采用主動加密技術,內部文件在創建、瀏覽、編輯、歸檔、分發、銷毀的所有環節下均為加密狀態,覆蓋全生命周期。這種加密是實時、透明的,不影響內部辦公,真正實現“對內透明、對外受控”的效果。 終端行為感知監控:利用電腦攝像頭,實現對拍攝行為的智能感知、實時防御和全面審計。該系統能在檢測到拍攝行為時立即自動鎖定電腦屏幕,防御響應時間小于0.3秒,確保敏感數據不被捕獲。 自定水印精準溯源:利用可自定義的數字水印,對設備屏幕、涉密文檔和紙質文件上打標記。一旦發生泄密,可以立即追溯泄露源頭,查明文件負責人。 03 構建企業防泄密文化,技術與制度并重 除了技術手段外,企業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文化和制度: 建立健全內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:在數據采集、存儲、使用、處理、傳輸、提供等一系列環節,企業應針對每個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規范,加強數據處理各個環節的合規性,建立健全數據存儲機制,在數據存儲時就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,確保重要數據備份和恢復能力。 強化內部數據安全意識:建立數據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,并定期進行事故處置演練。開展員工數據安全意識培訓,了解最新的數據安全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,強化員工數據安全意識,了解數據泄密后企業和個人將會承擔的法律后果。
數據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。通過技術手段與制度建設的結合,企業才能構建起牢固的數據防泄密體系,在數字化轉型中搶占安全先機。

關注敏捷小助手,了解更多